耿舒宁给祖孙俩安排了粗使嬷嬷伺候着,出行则跟着两个暗卫。
不是她不想安排更多,老梁氏习惯了乡下的日子,死活不肯过老封君的生活,不习惯身边有人伺候,耿舒宁便随她去。
安排好了老梁氏,种植这一块算是交了出去,有太上皇和皇上操心,她不用再管太多。
也就空出功夫来做其他事情。
南下路上,耿舒宁虽没跟在胤禛身边出行很多次,沿途也见到不少难民和灾民,见过日子极为清苦煎熬的河工,知道南地水患有多严重。
夏季雨多,治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,一旦遇上大的水患,百姓们日子就更不好过。
若非怜悯这些百姓和河工,她当时也不会死命护张鹏翮。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
可能是落水叫河水冲刷的,耿舒宁脑子反而更清醒了些,记起了上辈子小时候的不少事。
其中一桩就是洋水泥,山里人都叫石灰泥。
沥青马路和玻璃什么的,要么配方完全不知道,要么太复杂她根本没记过,实在无能为力。
可洋石灰,她记得就是熟石灰加矿石磨成粉。
当时村里做这个的时候,她大概五岁,只隐约记得,村长大伯叫人挖了大坑。
往里面倒很多水,再倒生石灰,裹着兽皮大衣拿撑竹筏的杆子绑上铁疙瘩搅。
水坑里跟煮面疙瘩一样反应很久,才能得到熟石灰。
而后用小孩子平时在外面打火玩儿的滑石磨成粉,跟熟石灰粉掺在一起和泥。
铺平了以后,差不多十天半个月,能变成灰白色的水泥地面。
看着跟大城市灰色的水泥路是不一样,经年累月还会出现小裂纹,但总体来说非常结实,不会有大的开裂。
耿舒宁不是个贪心的人,这样的程度足以让马车平稳前行,提高运输和行进效率。
若是造价不算高的话,甚至河堤也能用得上。
她努力回忆着过去的步骤,一点点细化,准备叫人安排在庄子里做实验的时候,太后跟前的乌雅嬷嬷突然来了。
许久不见,乌雅嬷嬷比以前客气了许多,一见面就给耿舒宁蹲礼。
“老奴请居士安。”
耿舒宁赶忙过去将人扶起来,“嬷嬷这是做甚,可折煞我了。”
她心里有点不妙预感,抢在乌雅嬷嬷前面把好话说全。
“我刚还想着,过两天是太后娘娘的千秋,正好我抄了好些《长生经》,在佛前供奉了九九八十一天,想叫人送去圆明园,贺太后娘娘福寿安康呢。”
长命百岁只是说说而已,老人信奉活到九十九就是大福,供奉佛经也是九九之数为上佳。
而且算日子,乌雅嬷嬷听出来,耿舒宁这是南下之前就抄好了的,面上笑意更真切了些。
她扶着耿舒宁坐下,笑道:“居士如今身份不同往日,为何不亲自去给太后娘娘请安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