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议室里,各国专家踊跃发言,阐述关于地震成因的猜想。
我则一言不发,出神地盯着投影屏上的数据,手中的钢笔不自然地在本子上画来画去。
震源深度的数据,符合我们局的观测,可以认定为正确。
学术上,将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,称为深源地震。
深源地震的成因,始终是个未解之谜。
人类历史上,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34年「6·29印尼苏拉威西岛地震」,震源深度是720公里。
通常来说,深源地震的能量传达到地面时,因传导而损耗大半,破坏力会大大削弱。
可这次南极地震,破坏力极强,几乎快要地表完全摧毁。
那么,震源释放的能量,该有多么巨大?
雪龙2号劈波斩浪,向南极洲昂然进发。
随着纬度逐渐降低,气候也越来越冷。
三天后,雪龙2号驶入南极圈。
船首的破冰铲将厚厚的冰层碾成齑粉,发出令人牙酸的「吱嘎吱嘎」声。
第四天一早,无处不在的欢呼声,将我从睡梦中唤醒。
我揉着眼睛,透过舷窗向外望去,一片白色的大陆映入眼帘。
这里是南极洲的威尔克斯地,我们即将在此登陆。
广播喇叭响起船长的播报:「请全体人员穿好防寒服,戴好护目镜和防晒面罩,排队乘坐舢板下船。」
南极洲分为暖、寒两季,11月刚好是暖季,沿岸地区的气温在零度左右。
内陆地区最冷也不会超过零下35度,和我国东北地区的冬天相差无几。
我穿戴整齐,和中国专家团一起,排队等候下船。
在海上飘荡数日,终于登上了南极洲的雪地,有种脚踏实地的安心。
各国安保人员,将设备从船上搬运下来,按照预先的人员分组,有条不紊开展勘测工作。
我和一位操着四川口音的年轻专家,负责采集岩石样本。
这哥们叫唐典唯,名字比较拗口,***脆叫他典韦。
典韦摆弄着刚从船上弄下来的雪地摩托,冲我打了个唿哨。
「老田,走咯!」
小说《南极大地震》第三章试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