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SODU搜读小说>风雨大宋 > 第405节(第2页)

第405节(第2页)

杜中宵和赵滋站在沙盘前,议论着将要发生的战事。

赵滋道:“如果契丹主攻保州,则防守一个月,等战局稳定,大军从雄州北上,取涿州。把契丹主力围于易州一带最好。东边贾逵如果取了飞狐,则就是数路围攻。”

杜中宵摇了摇头:“围敌于易州,山中道路难以堵住。契丹主力是骑兵,如果入太行山,北去奉圣州,我们就没有办法了。此战最重要的不是击溃敌人,而是围歼敌人。”

赵滋听了,不由皱起眉头:“若是如此就有些难了。幽州地方广大,想把来敌围死,实在是难上加难。而且契丹骑兵行动迅速,一旦退却,我们很难追上。纵然幽州是契丹的土地,他们纵兵抢掠,只怕也当作寻常事。想追,只怕很难追上。”

杜中宵点了点头:“不错。所以必须尽最大可能,围住耶律洪基!擒贼先擒王,只要围住耶律洪基跑不了,其他契丹军队就不敢退却。两帝争立数年,现在的契丹,应该没有敢弃国主于不顾了。”

赵滋看着地图,一时不语。过了好一会,才道:“太尉以为,应该如何?”

杜中宵道:“如果契丹攻保州,则弃广信军和安肃军于不顾,吸引契丹主力到保州城下。保州布置众军,死守住城池。同时,其周围布置足够的机动力量,在合适时机上前,与契丹决战。与此同时,军队主力从雄州快速北上,截断契丹的退路。保州的军队要让契丹国主的主力动弹不得,雄州北上的军队要以最快的速度,把契丹归路截断。与此同时,贾逵的军队,出五回岭占领紫荆关。如此,才能在易州一带与契丹决战。只要给契丹人留下了退路,以后就有无穷的麻烦。”

赵滋叹了口气:“这可是很难做到。契丹若是倾国之兵前来,怕有三四十万大军,不可能全在保州城下。如若不然,一个月时间,他的军需也困难。”

杜中宵点头:“不错,所以最可能的,是契丹分两路前来。从保州到雄州,各处皆攻。到了那个时候,哪里退,哪里守,哪里攻,一丝都不能错。只有围住了契丹国主,才能够开始反攻。”

一边说着,杜中宵一边看着沙盘。最重要的,不是契丹人攻哪里,而是耶律洪基的主力,到底会在哪里。只要抓住了耶律洪基,契丹人就跑不了。

第223章早做准备

正在这时,李璋进来,向两人行礼。

杜中宵道:“看看就要出七月了,在契丹那里布置得如何?要想知契丹情报,就要靠自己,不能只想着花钱。钱帛动人心,但钱帛买来的东西,也最靠不住。”

李璋道:“最近在有几个商人,愿意给朝廷提供契丹情报。我依太尉吩咐,他们互不相识,有不同的人负责。一个出了问题,其他人还可以送情报回来。而且,有几组人做,也可以互相验证。”

杜中宵点了点头,没有多说。这个年代对情报的理解与后世不同,主要用钱开路。提高赏格,自有贪财的人。这个年代,贪财没有坏处,也不会受到谴责,与后世的评价体系不同。靠理想,靠觉悟做情报工作,说出去会让人笑的。

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,很多后世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,实际上换个时代就行不通。杜中宵对此心知肚明,也不强求。情报工作不需要特别有力,只要能把契丹的消息带回来就足够了。不需要直接打入契丹的内部,也不需要提前知道契丹的行动计划,没有那么复杂。

只要宋朝知道契丹什么时候出兵,有多少兵力,将领是哪些人,主攻哪里,就了不起了。这些也不是保密消息,只要在契丹有宋朝的情报人员,就可以打听到。至于影响契丹行动那样的要求,在这个时代太高端了,实际做不到。

看着沙盘,杜中宵道:“现在幽州的道路我们知道的还不完整,秋季之前,要搞清楚。这不是多难的事情,只要在边境找些来回两地的人,就可以做到。现在军队用的是枪炮,运送物资是大车,不是以前可比。不知道路,就不能提前做好物资运输计划,到时影响战事。”

李璋叉手道:“这些日子,我与李太尉一起,专门派人去契丹境内,查探此事。州县大道查清并不难,但一些乡下道路,着实是难以查清,就没有办法了。”

杜中宵道:“只要查清州县大道即可。到时大军行进,非不得已,也不会走乡下道路。幽州自古有驿道,契丹虽然对此事不上心,旧的道路还是在的。对了,幽州虽然是一片平地,保州以西的太行山却是地形复杂。虽有古道,许多却是朝廷所不知道的。趁着契丹人没有南下,也要查清那里。包括道路,契丹人在何处筑城,何处驻兵,有多少人,最好都一一查清楚。”

李璋叉手称是。

赵滋道:“与本朝相接的地方,地方大多查得清楚。离边境数十里,就一无所知了。此次大战双方怕不是有百万大军,百里之内,都是战场。地理清楚,占的优势就大。”

杜中宵道:“若契丹主力尽出,三十余万人来幽州,那就肯定百万以上了。契丹主力三十万,各地征召的兵力,也会接近此数。所以说是三十万,到时聚集幽州的,只怕就有五六十万人。加上本朝的五六十万人,就过百万了。自立国以来,还是第一次如此大战。”

契丹的兵力总共加起来,是三十多万,但并不是说契丹只有这些兵力。这是战兵,为了保障这些军队的战力,临时还会刺民为兵。三十万主力南下,加上临时征调的军队,肯定过五十万。甚至契丹真地发了狠,各地调兵,到时七八十万人也不稀奇。

历史上经常发生的数十万人,甚至是百万人的大战,除了吓人的虚数,还有一些就是如此。其实真正的战兵没有多少,加上为这些战兵服务的人,数量就非常可观了。其实真正的战兵,十万人以上的战争就非常可观,历史上没有多少。

以前宋朝的禁军,一般负责后勤的有两到三成,不免就征调民夫。整训之后,后勤部队归属于师一级,单独成编,一般占军队三成。与以前不同的是,不再征调民夫,就是单纯的辎重部队。征调民夫,则是单独成军,不与军队的辎重军混编,有单独的指挥和任务。

契丹主力几乎全为骑兵,需要的后勤部队数量极其庞大,远超过三成。所以秋天的战事,契丹一旦主力全出,来的可能就是五六十万大军。

李璋道:“刚得到的消息,契丹的幽州和平州治下各州县,已经开始刺民为军。甚至附近的奉圣州和北安州等地,也在点兵。依此规模,今秋契丹很可能是出倾国之兵。”

杜中宵点了点头,想了想,问道:“阴山以北,诸如鞑靼各部又如何?契丹有没有让那里的部族出兵?契丹治下,这些羁糜的部族不少,若是出兵,兵力就更多了。”

李璋道:“从河曲路得到的消息,鞑靼不会出兵。契丹与党项作战时,鞑靼也曾主要提出,要出兵助契丹,契丹人不许。估计契丹也怕这些部族出兵,最后难以控制,是以限制他们。”

杜中宵道:“如此还好。向契丹称臣的,一直到西域,部族不少。本朝恢复西域,灭党项后,虽然许多部族向本朝称臣,却不敢断了与契丹的联系。”

赵滋道:“太尉多虑了。如果北方的部族出兵,一路南来,吃的喝的,契丹也供不起他们。一旦生乱,契丹该怎么做?征召他们,是给自己添乱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