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是他心里的秘密,他娘不想让孩子当兵,每次都感叹二叔当兵,二婶带着小三子和念念辛苦。
他不敢说,怕惹娘伤心。
“明瑞。”刘翠华的脸,有些严肃,看着自己的大儿子,微微的皱了皱眉。
“娘……我……我错了。”
赵明瑞刚刚的喜悦,忽然之间,就冷却了。
好像沸腾的水,突然倒入了凉水,一切都化为平静。
“哪里错了?”
宁采薇挑了挑眉,“有梦想是好事,你先带着弟弟们去习字吧。”
“好。”赵明瑞肩膀耷拉着,抽去了身上的精气神。
看着孩子们都进屋了,她拉过大嫂,围坐在桌子旁。
“大嫂,不想让明瑞去当兵吗?”
她有些好奇,当兵是一件荣耀的事,赵家两代军人。
老爷子和赵景免。
老爷子看着三个孙子,一直想着,哪个孙子能去当兵。
“当兵?说出去好听,只有咱们自己人,才知道有多累,有多苦。”
“他们苦,作为他们的家属,我们也苦。”
刘翠华抱着布,坐在桌子旁,脸上带着惆怅,“老二当兵这么多年,你们结婚七年,就回来两次。”
“每次都是匆匆忙忙,但凡有一个电报,立刻就要离开。”
“这个苦,你自己吃,你自己知道!”
她叹了一口气,看着儿子,头压得很低,即使透过窗子看过去,都能感受到他那低落的情绪。
可她是一个娘,她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吃苦,她不祈求孩子能大富大贵,只是希望他们平平安安,一生顺遂。
“公公当兵,婆婆独自抚养两个孩子,在村子里,被人欺负了,只能自己闹回去。”
“两个孩子闹了、生病了、哭了,也都只能她自己一个人。”
刘翠华的话,带着她浓浓的母爱。
宁采薇想要劝解的话,突然就憋在嘴里,她不是明瑞的娘,她没资格劝太多。
因为她承担不了大嫂的以后。
当军人真的很苦,汗水和血水洒满训练场,时刻做好了牺牲的准备!
可军属们,更辛苦。
是一批批军属,在背后默默的付出,才换得军人们心无旁骛,为国为民。
“本来想劝你。”
“可我现,我承担不了劝你的代价。”
宁采薇很直白,她没有藏着掖着。
“劝?”
刘翠华的目光,从透过窗子看到儿子,转向了宁采薇,“你劝劝,我听听。”
其实……
她何尝不是在劝自己?
“嫂子,他喜欢啊。”
“他热爱啊。”
“他十一岁,每天六点起床,天天围着村子跑步,无论阴天下雨,还是寒冬飘雪,他从来没有停止过。”
是啊!
他热爱!
仅仅三个字,又需要什么劝呢?
刘翠华叹了一口气,看着宁采薇,“你倒是比我这个娘,都了解他。”
“你赢了,劝动我了。”
“儿孙自有儿孙福,与其看着他,耷拉着肩膀和脑袋,在身边陪伴一辈子。”
“不如让他精精神神地去追求自己热爱的。”
她在让宁采薇劝她的时候,何尝不是自己劝自己。
只是因为爱,母爱。
母爱很伟大,生任何事,她想到的,都是孩子。